近日,我司成功举办了第38期宏茶会。本次学习会特别邀请了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潘毅刚先生,就“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对‘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和政策取向的思考”进行了专题讲座。
习总书记指出,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十五五”时期不仅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阶段任务,更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环境和使命下,“十五五”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提高决策咨询服务质量,我司特邀请智库专家前来授课。

近日,我司成功举办了第38期宏茶会。本次学习会特别邀请了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潘毅刚先生,就“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对‘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和政策取向的思考”进行了专题讲座。我司全体员工,以及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界的部分代表参加了此次学习会。与会人员表示,此次学习感受到的是行业前辈对时代召唤的积极回应和深入思考,对未来价值的战略研判,以及一种逆流而上的时代责任感。这样的领路人对青年一代具有极大的启发和益处。
潘副院长分享了其独到的经验分析框架,即从循环、预期、趋势三个方面把握“发展之道”,提出“循环可大可小,最怕不畅通”“预期可上可下,最怕不确定”“趋势可快可慢,最怕不跟趟”。想要编好“十五五”规划,必须深入思考并妥善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其一,要因地制宜“促循环”,“先立后破”找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途径,并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避免造成“三大差距”的扩大。其二,要合理引导“改预期”,积极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缓解社会焦虑;正确处理好老龄化、低素质人口与培育新质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三,要积极有为“顺趋势”,让藏富于民的民营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生力军;坚持市场化规律,以高水平开放改革和营商环境改革为牵引,打造知边界、促改革、守法治、利共富的现代政府。

经济是在预期中的自循环系统。潘副院长认为,我国自“十四五”以来,国经济恢复历经了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当前正处在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深入讲解了面临的一些挑战。一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全球经济能否迈入全新的宏观经济机制取决于“五个D”(即去全球化、去碳化、人口结构、债务、数字化)。二是经济下行承压因素较多,例如房地产投资持续承压下行。三是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如部分新兴领域存在重复布局和投资过热问题。四是地方债务和金融领域风险趋增,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立还需要一个过程。五是就业和民生保障压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需持续提升。六是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反差较大,企业体感较“冷”。新的成长烦恼是我们迈向高水平创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经的阵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潘副院长提出,“十五五”时期将面临五大变局。一是市场大变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挑战,我国在开拓新兴市场方面取得成效,但传统市场出口比重下滑。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二是创新大爆发,以AI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突破,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三是战略大转型,实现从出口导向战略转向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四是人口大转折,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养老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也需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五是治理大变革,内部需要加强民营经济治理,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外部需要应对全球贸易政策变化,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高质量。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潘副院长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应注重战略化、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品牌化“六化同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路径:先人一步,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有中生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重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腾笼换鸟,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国宏咨询,品牌智库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诚高大厦1002
温州市鹿城区机场大道5052号诚远大厦2201
电话:0577-86661719
网址:www.zjghz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