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茶会第32期丨探究温州古城演变,传承城市文化内涵——“遇见 古城”分享交流会
来源:
|
作者:李善武
|
发布时间: 2023-09-28
|
1023 次浏览
|
分享到:
温州是千年古城,不仅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更凝结了“千年商港”的精髓。为探究温州古城演变,传承城市文化内涵,由温州市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会主办,我司承办的宏茶会之“遇见·古城”,邀请了业内专家学者聚焦温州古墙、古城、古港的建设历史和价值挖掘等,展开分享交流。
温州是千年古城,不仅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更凝结了“千年商港”的精髓。为探究温州古城演变,传承城市文化内涵,由温州市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会主办,我司承办的宏茶会之“遇见·古城”,邀请了业内专家学者聚焦温州古墙、古城、古港的建设历史和价值挖掘等,展开分享交流。

原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王超俊是温州古城墙发现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探寻温州古城墙遗址”专题演讲中指出,“国之墙当为城墙”,“远古时期的帝王在建都之时,必定先筑都城城墙,以保卫国家安全”。考古发现,充分体现了郭璞“连山筑墙”思想,“始建于五代时期”,经唐五代、宋、明等年代修葺后的温州古城墙,形成了“高即为三丈五尺,阔一丈三尺,长十八里”,城墙东段、南段、西段均用砖砌成(用砖时间较全国其他地区要早1千余年),而与古港相依的北段则采用花岗岩材质的独特构造,“温州古城墙不仅见证了温州古城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同时也是古港丝绸之路节点的重要维护者、组织者和保障者”。值得庆幸的是,毁损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温州古城墙,仍保留有长500余米的地表城墙,地下遗迹也保存较好。王超俊先生指出,对温州古城墙遗址的发现、挖掘、研究工作还只是开始,东瓯国都城遗址探寻、郭璞筑城思想研究等都亟待深入。

温州设计集团风景园林设计院副院长林锋分享了“基于核心价值构建的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提出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大核心价值,即“温州山水斗城格局是中国古代堪舆学运用的典范”“温州是以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为文化基因的创业名城”“温州是中国沿海城市陆海交融发展的典型代表”。温州古城布局秉承了堪舆学鼻祖郭璞“倚江、负山、通水”的理念,形成以九山呼应北斗星象的“山水斗城”格局。温州古城依托古港贸易流通为纽带,以“一街坊一产业”为基本单元的生产生活组织形式,较早实践了港城一体布局、生产生活融合的先进理念,完美诠释了永嘉学派“事功”思想,充分奠定了温州成为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策源地和民营经济发祥地的基础。综合分析古城中西合璧建筑、古港遗址挖掘、海防历史遗存、江心屿东西塔世界古航标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等,温州是我国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基于三大核心价值的保护与传承,以此构建温州历史文化的保护框架,形成了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并指导保护对象的展示和利用。

我司城乡规划所所长南金琼作了“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挖掘现状及价值分析”报告,分享了对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挖掘和研究的初步成果。温州古港位于古城中轴线上,是“东庙、南市、北埠、西居、中子城”的历史功能格局中“北埠”所在,发掘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出土的水门头、陡门、瓮城、码头、沉船、干栏式建筑、木质栈道、瓷片堆积带等一系列重要遗迹,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古港遗址初步呈现了温州宋元古城古港风貌,验证了温州曾是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和海丝之路重要节点的地位,表明了温州自东晋建郡以来就是商贸繁盛之地,继续开展遗址挖掘和价值研究的意义重大。

——国宏咨询,品牌智库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诚高大厦1002
温州市鹿城区机场大道5052号诚远大厦2201
电话:0571-85385036 0577-86660766
网址:www.zjghz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