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随着城乡综合治理的系统性、精细化、专业度不断加强,全国各地区对驻镇规划师制度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浙江省在2017年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了驻镇规划师制度的有效尝试。在实践过程中,驻镇规划师制度充分展现了技术服务和城乡管理的融合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针对该情况,结合浙江省各区县、镇、街道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的咨询服务需求,我司对驻镇规划师制度和各地经验进行了整理,提出制度优化的企业响应建议。
01.驻镇规划师制度的概念
浙江省驻镇规划师制度主要是指乡镇(也包括街道、管委会或村庄)通过购买服务、(住建部门)选调选派、志愿服务等形式聘请城乡规划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城乡治理的综合咨询服务。驻镇规划师的职责主要包括:
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就城镇开发建设工作中的规划编制、项目设计、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和机制建设等环节,提出技术意见,为地方政府规划建设管理事务的研究决策做好参谋,对违反相关规划要求的行为提出整改建议。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帮助解决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就小城镇发展定位、规划思路、整体布局、风貌塑造、产业发展与实施策略等向乡镇(街道)提出意见建议。
为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
02.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形式化倾向,驻镇规划师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为(1)驻镇规划师服务的时间比较零散,缺乏制度约束;(2)驻镇规划师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对所驻地区充分的理解和热情;(3)驻镇规划师自身业务能力局限,往往是规划专业单兵作战,无法保障咨询服务质量。
志愿式服务,常态化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包括:(1)工作机制不完善。对具体的工作形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人员责任缺乏常态化的制度约束,导致服务内容无法记录、无法评估,双方沟通低效化、低质化;(2)薪酬和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对规划师服务过程的资金保障、服务质量的有效激励和服务责任的识别,将技术服务作为“义务”而非“责任”,导致制度实现过程的不可持续。
03.应对思路和建议
借助驻镇规划师桥梁,实现高质量咨询服务团队的导入。城乡规划作为综合性学科,个体规划师往往存在专业知识的认知局限,难以客观、快速的辨识城乡问题,进而提出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因此,城镇的综合决策更有赖于规划师所在咨询团队的综合力量,通过咨询团队及其外部技术资源的共同参与,协同制定城镇行动计划。
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实现“义务”向“责任”服务方式的转变。(1)可采取流程化办公、现场办公和线上交流相结合的工作形式。制定“服务流程可督查、服务内容可检索、服务质量可评价、服务责任可追究”的稳定工作制度。(2)约定服务的时间。双方约定月、周度服务时间和沟通计划,界定服务咨询的范畴。(3)明确人员安排和责任分工。以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负责牵头和组织联络,明确责任领导、联络员、驻镇规划师的选派及其具体责任事务。(4)完善资金保障。双方根据服务内容确立合作薪酬框架。
国宏简介
国宏咨询是一家致力于打造浙江一流、浙南领先的综合咨询智库。公司设区域经济所、空间规划所、工程咨询中心三个技术部门,聚焦城市经济产业研究、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全过程咨询三大领域。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23人、高级工程师14人;专业涵盖产业经济、城乡规划、交通市政、工程咨询管理、建筑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
公司骨干成员获得国家和省、市优秀咨询和规划成果奖项共计93项。参与编制成果包括区县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产业课题研究;区县、乡镇城市总体规划;单元控规和城市设计;美丽城镇规划、乡村振兴规划、A级景区创建;项目可研、规划选址、投入产出分析、造价咨询等。实现了“前期规划——项目咨询——建设落地”的一条龙服务全覆盖。
公司下属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是一个以道桥交通、市政景观为核心的工程设计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9名,致力提供专业的交通市政技术服务。此外,公司已与上海理工大学建立人才战略合作关系,并组建了包含旅游开发管理、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咨询服务、城乡规划、建筑景观、产业经济、交通市政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专家资源库,实现了团队可持续、高质量的人才技术支持。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纵深不断推进,城乡规划已逐步由传统的空间蓝图制定转向以城乡综合治理和行动规划为核心的新咨询服务内容。国宏咨询基于自身发展目标和服务价值的判断,积极响应浙江省驻镇规划师制度的号召,努力提供城乡规划决策的精英智库支持,为推动地方科学、高效实现美好家园的建设重任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