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观点】关于健全完善温州市产业平台要素配置的建议
来源:
|
作者:国宏咨询
|
发布时间: 2020-09-27
|
1435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宏咨询作为一家新型民间智库,紧紧围绕温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发挥以文资政作用。近日,由公司区域研究所所长郭建东撰写的《关于健全完善温州市产业平台要素配置的建议》获得温州市主要领导批示。现将文章精要观点进行摘录。
国宏咨询作为一家新型民间智库,紧紧围绕温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发挥以文资政作用。近日,由公司区域研究所所长郭建东撰写的《关于健全完善温州市产业平台要素配置的建议》获得温州市主要领导批示。现将文章精要观点进行摘录。
健全完善温州市产业平台要素配置建议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制造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制造强国宏伟蓝图,把制造业发展摆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2020年3月,浙江省召开了全省制造业发展大会,作出了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部署。5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开展“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提出“谱写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温州篇章”的战略目标。近期,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省市密集出台了关于产业平台、制造业高质量、产业链等方面文件,总体上呈现蹄疾步稳、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工作局面。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产业是基础、平台是支撑。平台强,产业强;平台优、产业优。纵观温州当前产业平台建设,普遍存在平台“低小散”、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同质性较明显、创新支撑能力薄弱、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为此,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以全省新一轮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为契机,健全完善我市产业平台“十个一”要素配置,强化平台改革创新系统化、园区建设标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平台治理数字化、产业培育集群化的“五化”建设,为温州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一平台一管理主体
按照“一平台一主体”要求,推行“党工委(管委会)+”体制,构建集中统一、精简高效的体制架构。党委政府授予管委会完整的经济管理权限,各部门以放权、授权、委托、职能延伸等方式向管委会下放权限,由其全面负责平台经济建设工作。按照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合理分离的原则,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一平台一标志性产业链
围绕温州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对接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按照“一平台一标志性产业链目标”,聚焦产业链的主导企业、核心技术、先进标准、高端装备、关键部件、基础材料等重点,摸排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短板与缺失环节,采取“目录引导、揭榜挂帅”方式,加快推进一批强链延链、建链补链重点项目,切实增强对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控制力和产业生态的主导力。
三、一平台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整合创新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引入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技术评价、技术交易、人才培训、标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打造较完备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各产业平台产业创新服务体全覆盖。
四、一平台一特色小镇
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理念,统筹推进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突出精细化人文治理、品质化全生活链服务、高效化交通出行组织、循环化能源资源利用、数字化规划建设运营、集约化绿色建筑营造、特色化人才吸引培育,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五、一平台一合作园
把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作为高能级平台标配,对标“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探索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企业布局建设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和研发机构等,引导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全面加强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合作,强化产业飞地、人才飞地建设,实现省级产业平台“一平台一合作园”。
六、一平台一产教联盟
加强产业平台与高等教育的产教供需对接,建立产业平台和高等院校“双对接、双促进”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实习实训平台,培养一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七、一平台一基金
发起设立产业平台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实体经济投入。定期及时发布政府产业基金的政策信息和投资指南,定期与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和企业进行项目对接,确保政府产业基金精准投放、错位竞争。
八、一平台一大脑
完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推广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对园区内人流、物流、能耗、环保、消防和生产安全等进行高效管理,为入园企业提供政务代办、政策法律咨询、创业辅导、党建等公共服务,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园区员工生活服务体系。
九、一平台一地图
围绕平台内主导产业和标志性产业链,精准绘制涵盖国内外产业、技术、人才的平台招商地图,突出产业头部项目、单体制造业重大项目、世界500强项目、科技创新型项目、“四新”经济项目、优质温商回归项目等重点对象,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和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对重大优质项目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十、一平台一标准
按照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要求,以不低-于20平方公里建设规模加快平台整合提升,探索开展产业平台建设标准化试点,重点围绕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生产生活配套、管理服务等方面,明确定性或定量要求,推进标准建设和运营,全面提升产业平台发展水平,更好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聚。